查看:8481 回复:0
发表于 2020-2-13 21:29
|
中新社多伦多2月11日电 题:“帮人如帮己” 加拿大华社“隔离互助群”在行动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2月10日一早,微信群“多伦多爱心互助隔离同胞群”的“群主”孙女士驱车来到大多伦多地区万锦市一家华人超市,为一位正在自我隔离的孕妇采购食物和生活用品。
当地时间2月10日,微信群“多伦多爱心互助隔离同胞群”的“群主”孙女士在大多伦多地区万锦市一家华人超市为一位正在自我隔离的孕妇采购食物和生活用品。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近一段时间,加拿大各地华人社区悄然出现不少互助群组,为近期刚刚从中国飞抵加拿大并主动自我隔离14天的人们提供接机、买菜购物甚至聊天减压等志愿服务。孙女士是在多伦多较早发起群组的人之一。
对照着对方的需求清单,孙女士仔细挑选货品。有的东西缺货,她将其他类似的商品拍照发送给对方,询问她是否愿意选择。
加拿大卫生部长及一些地方卫生部门近日均呼吁,最近曾到访中国湖北的人士从离开湖北之日起自我隔离14天。
当地时间2月10日,微信群“多伦多爱心互助隔离同胞群”的“群主”孙女士帮多伦多一位正在自我隔离的孕妇采购食物和生活用品后,将物品送至对方居所门外。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大约一周前,孙女士的一位刚从中国内地来加并自我隔离的朋友向她“求援”。作为当地一家音乐学校负责人的她意识到,在防控新冠病毒蔓延的当下,应该有不少人需要“跑腿”服务之类的帮助。当晚她就建了一个微信群发起志愿活动。次日一早,群里多了几位需要帮助的网友,同时也有了一百多名义工。现在这个群已发展到360多人。
很快她就发现,在大多伦多地区已有其他类似群组在悄然运作。随后,在各个市镇,又有更多的群建立了起来。
“大家都想到一块儿了,也确实帮到了不少人。”孙女士说,现在大多伦多地区具体有多少这样的群组、多少义工,无法统计。大家各自在朋友圈里发信息,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更多愿做义工或需接受帮助的人加入。在孙女士的群里,有几十位隔离者接受了义工们的帮助。
当地时间2月10日,多伦多一位正在自我隔离的孕妇将“隔离互助群”义工帮助采购的食物和生活用品拎进屋内。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义工们一般以就近原则“接活儿”,同时也会“资源共享”,互伸援手。孙女士这次服务的这位孕妇,居住地并非华人聚居区。有人曾在群里为她提供了网上购物信息,但孙女士觉得还是为她上门服务更好,于是决定自己跑一趟。而她俩居住地相距60多公里。
到达孕妇的居所,孙女士踏着积雪,将几大袋东西放到门外。随后,那位孕妇开门将东西拎进了屋。两人远远地打了个招呼。几分钟后,孙女士通过手机收到了转账。
“我很感动,”这位孕妇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通过朋友推荐联络到了互助群,“义工们很热心,很积极,事情处理得也很及时,让我们这些从中国回到加拿大的华人感到很暖心。”
义工们另一项重点工作是机场接机。孙女士说,义工司机们已有了一套经验。隔离者家里有车的,由其家人开车去机场,义工另开一车跟随。在机场留下空车后,隔离者自行驾车,其家人则乘义工的车返回。隔离者必须由义工接返的,全流程也有严格的消毒、防疫措施。
义工们均为无偿服务。孙女士说,曾有人向她发来微信“红包”以表谢意。“太客气了,”她说,“我当然不会收。”
记者了解到,除了多伦多,在温哥华、蒙特利尔、渥太华、滑铁卢等多个城市,都已出现类似的群组或网络服务平台。
加拿大一些主流英文媒体近日关注到华人社区的“隔离互助组”并作了采访报道。不少志愿者感到振奋,因为“主流媒体的正面报道,让大家看到华人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族群”。
但也有“群主”们对记者表示,民间行为毕竟力量有限,需要当地政府助力。“北约克爱心互助隔离同胞群群主”马冬希望加政府部门规划隔离空间、调动专业服务队伍,着力从机场等源头抓疫情防控,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共抗疫情志愿者群群主”汪洋说,隔离房难觅,雇主对一些义工不予准假等,均须政府参与解决。她亦建议,当地学校应考虑提供远程教育。
安大略省省议员柯文彬对记者表示,愿意反映互助群组的诉求,推动政府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防疫措施。
“照顾他人,是本能,也是贡献,”一位参与接机服务、不愿具名的义工对记者说,自己做的事不求名、不求利,“人之道也。”
“帮人如帮己。”孙女士相信,华人社区的自我隔离者和志愿者们所做的,都会让自己和社会得到有益的回馈。(完)
【编辑:翟璐】 |
|
|
|
|
|
|